一图两说

老陆谈酒(一)

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要不是三两龙舌兰入口,我想恐怕不会冲动到早早打开电脑,胡乱这么敲击一番。

      我是爱喝酒的老司机,基于目前的财力,无法肆意的开车,只能忙中偷闲的肆意喝酒。16年末,得益于离家不远的大超市落户,以往难得酒吧数十元一杯的洋酒,终于有幸平民价收入囊中,月把光阴对付一瓶。

      所谓有幸,更多是尝鲜,因为平日和老爸一起喝的,是酿制的黄酒,同事聚餐,喝的多是白酒,逢年过节亲戚聚会,又多是红酒。好吧,差了的啤酒,是夏天解渴的良品。

      尽管是爱喝酒的老司机,实际上,无论喝过的酒类,还是酒量,都可谓一般。就以16年末伊始开瓶的洋酒而言,不过Martini,Old nick Run,还有现在喝到一半的龙舌兰,不过步伐虽小,梦想是喝遍超市货架,然后整理一个表格,纵列是各类酒品,横向是包括酒精度、烈性、芳香、醇厚感等各种酒品的属性。再结合上这一篇篇的《老陆谈酒》,呈现一张口述酒品目录。

      妄言甚多,真正的酒后胡言,当然以下亦是浅见。

      Martini,香港的同学介绍,钟情于北京798 的东八时区酒吧。加了冰,摇晃的酒器能把半破的橄榄稍许挤压,清淡酒味中苦涩就会被橄榄味道覆盖过去,独独留下清新的芳香。在家自己一个人喝,意兴虽不足,口感是相近的:清淡,18度的酒精度,治愈不了酒精依赖症患者。不过独有的芳香和少许的苦涩,竟然在清淡的口味中挥散不去,倒也有些迷醉。

      了解朗姆酒,是从八喜冰激凌,朗姆酒口味的那种。真正喝上纯酒,其芳香远胜于冰激凌。不过蒸馏酒的特点就败露无疑,一口下喉,40度的酒精顺流而下,方才明白气味这个东西,是飘在空中,含在嘴里,却下不了肚的,于是,忍不住再倒上一些,鼻子凑上了再闻品一番。

      都说朗姆酒是水手的专利,同样40度左右的龙舌兰下肚,就感觉朗姆酒就逊色一些。遥想茫茫大海上懒散的水手何以度日,恐怕没有比喝个微醺,睡个阳光觉更加对口。龙舌兰的芳香不及朗姆酒,然而纯味的满满一口,虽然没有馥郁口鼻,尚未下咽,酒平线以下,就已经感觉略感刺痛的烈性,冲击舌尖,浸透舌苔,涌上上颚,再一口咽下,所有的“冲击”、“浸润”和“上涌”略有回味。这再来一口,便是豪情万丈了。

      当然,这个描述或许有点像茅台类酱香酒,可惜实际上还是回味不足,无论是一口酒下咽后唇齿间的芳香馥郁,还是酒后偶尔打嗝带来的淡淡酒香,龙舌兰都无法企及。

      很多闻着这些新鲜酒品,一口吞下的时候,想法也就在酒精中发酵。有一种感受,似乎形形色色的这些酒品,确实是具备一些西方特色的。

      西方酒的芳香度普遍都不错,或清新、或馥郁、或浓烈、或苦涩。尽管国内各大白酒也开始细分酱香型、清香型种种,可西方酒的芳香维度,远在酱清之外。更不用谈古老中华最古老的黄酒,无论女儿红、状元红、加饭、花雕种种,不喝上一年半载,恐怕难以区分。继而想到西洋油画和写意国画,油画的色彩和光感,便是那多彩色的酒味,远比写意国画的黑白灰丰富很多。又继而想到西方人的性格,崇尚自由,尊重个体,性格张扬,是真正的酒品看人品,一脉相承。

      当然,并非妄自菲薄。纯色的写意国画,自有无限的现象空间。就如同数十年窖藏的女儿红,单单是开缸时候的芳香,足够飘过整个深巷。浅浅一口,醇厚下肚,这份沉淀,又岂是西洋酒的一个“清”或者“烈”可轻易概括。如果陪着喝酒的又是一个老者,那便是满满一口的故事和情怀。

      忽而想起林志炫《时间的味道》。“回忆,是人生的一张电影票;爱情,是心中的一些惊叹号,年龄,是真相的一把拆信刀”。目前这品评的少许几瓶西洋酒,或许仅仅是下班回家后放松娱乐的一些消遣,带上这些文字,让酒味再飘的久远一些。



评论

© 一图两说 | Powered by LOFTER